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经济系召开核心课程建设和政治经济学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7日 10:41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浏览次数:

20191122日下午,经济系在学院A501召开核心课程建设和政治经济学教学研讨会。学院教学督导朱泽山教授和谭志惠教授莅临指导,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祝志勇教授、经济系主任李海明教授和相关教师出席会议。

谭志惠和朱泽山两位教授根据担任教学督导时听课的情况,谈了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成绩和问题。大家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谭教授着重讲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处理好“马工程”教材和教学的关系:教材的体系比较新,在一些方面不太合理,因此在教学上要认真琢磨:第一,导论部分,要体现与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的区别,突出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少讲思想史的内容。第二,商品经济理论部分,“商品经济”应置于“商品、货币”之前。第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意义方面,教材只讲了“揭示剩余价值来源”这一点,“剥削”则放到了其他地方,其实应该都讲。第四,资本有机构成概念要如何讲?在讲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第7章)出现,而第8章才进行界定,而从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到超额剩余价值的逻辑不是很通顺。

2)基本知识点要讲正确、讲全面,对重点、难点要着重讲

3从整体上看,各位教师能够把教书育人贯穿于课堂教学,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还是不高,应当想办法改善。

朱教授从教学法和认知论的高度着重指出了如下问题:

1)学生在中学已经学过了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内容,在大学阶段应当以提高其认知水平为目的

2)在课程设置上,西方经济学(如微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在同一学期开设,而其体系和观点存在着不小的冲突,可能会给学生学习带来困扰,最好进行调整。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本概念方面,讲概念要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举例要注意概念的全称性和例子的特例性之间的距离;讲概念要进行分解,分解为两部分,一是揭示本质特征的内涵,二是揭示类别和边界的外延;分解之后再进行整合,把握概念的整体性;讲概念要讲清定义的依据,一是客观存在,二是主观研究目的。

第二,基本理论方面,讲理论要知道理论是一系列命题,涉及论证,而论证有逻辑推导、实证检验、史实证明、案例证明四种形式。逻辑推导要注意命题的逻辑起点与研究目的是相关联的,要讲清逻辑起点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也不能回避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可能涉及实际问题,如全面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工资是不是劳动力价格,讲解这些问题一定要慎重;实证检验一定要避免伪相关的问题,而且要确保统计资料可靠;史实证明方面,德国历史学派做的比较好,但现在也衰落了,运用史实材料,特别要注意历史局限性的问题。如以前讲资本主义强制性的圈地运动导致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分离,但现在的研究却揭示了竞争的作用;案例证明要注意案例是否恰当,用特殊性来证明一般性可能会有牵强的问题。如货币的一种职能是贮藏手段,但并不是所有货币都有此职能,只有足值的金银货币才有此职能。

第三,教学技巧方面,要进行回顾:可以在一次课设置习题,下次课用习题来回顾;对学生的提问要有目的:如进行教学内容层次的转换,引出下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