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学术 > 科研动态 > 科研论文 > 正文
学院高远东教授团队撰写的论文在《经济研究》发表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5日 08:51   作者:李毅   责任编辑:高远东   审核人:杨丹   浏览次数:

学院高远东教授及博士研究生陆子顺、广东金融学院项后军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企业数字化与技术采用:中国整体技术升级路径的探讨在《经济研究》2025年第1期公开发表。

潜在采用主体对于技术的采用决定了技术被投入生产的强度,因而如何激励更多的企业加速吸收采用既有创新技术,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实现中国整体技术升级的关键。理论上,降低企业技术采用成本对于加速技术采用具有广泛适用性。近年来,中国也正通过规划引导、财政支持、税收优化及金融支持,旨在从外部降低企业技术采用成本,以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然而,应当看到企业技术采用本质上属于投资行为,那么根据投资的调整成本理论,企业采用新技术时不仅存在固定成本,还面临着内部调整成的挑战。

实践中,企业数字化强化了企业成本调整能力已成不争事实,因而会对技术采用产生影响。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要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生产方式变革依赖于创新技术得以在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采用。可见,数字化赋能企业采用新技术既符合中国企业实践认知,又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补充企业数字化如何影响了技术采用,进而为助力中国整体技术升级提供新的理解。

理论层面,论文根据投资调整成本理论,必要区分了技术采用的固定成本与内部调整成本,并在企业技术采用的博弈分析框架中引入企业数字化异质性,通过比较静态分析揭示了企业数字化正如何通过内部调整成本影响了企业技术采用。实证层面,基于过去十年上市企业发明专利的引文信息,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会加速其采用外部技术,在排除了企业数字化本身对数字技术采用需求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从而证实了企业数字化背后的数字技术属性具有通用目的。多维渠道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确实通过降低技术采用的调整成本加速了技术采用,且不存在通过侵占知识产权以加速技术采用的作用渠道,这意味着企业数字化强化了其采用外部技术的内生动力。进一步通过构建企业层面的生产率追赶模型,研究还发现:企业数字化加速了落后企业通过技术采用实现技术升级。研究为“实数融合”的广泛适用提供了有力证据,有助于深化中国企业技术变革的实践认知,对于理解企业新旧技术转换中存在的调整摩擦,以及如何从广泛适用的一般性视角助力当前大规模技术改造投资具有明确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高远东,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重庆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数字经济、农业经营主体、经济增长等领域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14项。以第一作者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科研管理》、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Agricultural EconomicsSSCI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4项。


期刊简介:

《经济研究》创办于1955年,是综合性经济理论类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于2023年3月17日推出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中,《经济研究》继续被评为经济学科“顶级”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 2024版)显示:2023年,《经济研究》的影响力指数(CI)为1414.214,学科排名居于首位。《经济研究》(2024)复合影响因子:20.332,(2024)综合影响因子:1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