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本科生工作 > 本科生工作通知 > 正文
目不转经 | 经济管理学院第二十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月——心理成长小报创作大赛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6日 10:33   作者:叶海英   责任编辑:李玉胜   审核人:卢跃进   浏览次数:


一、活动背景





为切实办好学校第二十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分享学生在各类情感层面实现心理成长的经验,积极推动学校“贯通式”心理育人工作的全面深入,为“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注入“心”动能。经研究决定,特举办心理成长小报创作大赛。



二、活动概述



活动主题:德心共育 互助成长

活动对象:经济管理学院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2025年4月16日-4月26日



三、活动内容



院、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通过创作心理成长小报的形式呈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实践,展示不同层面心理育人主题教育活动思路、活动内容和活动成果,深入挖掘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心路历程,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丰富成果与经验。



四、参评要求



1.院级层面:参赛成果为两大部分,一是各学院(部)开展心理教育、生命教育、榜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二是负责院系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学生团体如学生会心理部、心理委员团队、心理协会、心理服务团队、志愿者团队等的活动成果。


2.班级层面:参赛成果以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成长、生命教育、班风建设、团体合作等班级集体建设系列活动为主要内容。


3.宿舍层面:参赛成果包括“三有一约”,“三有”即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或学习活动,有开展心理健康、生命教育与人生探索,学习先进榜样,优化心理素质的特色活动,有交流思想、化解矛盾的方法措施;“一约”即宿舍公约(宿舍卫生和作息制度等)。形式不限,鼓励创新。该项目须宿舍全员参加。



五、成果形式



1.制作形式不限,手绘、PS、Word等形式均可。

2.作品应设计合理规范、图文并茂、表述清晰,充分展示大学生通过“自助—互助—助人”实现心理成长的丰富成果与经验,体现学校心理育人的工作成果。



六、评选标准



1.作品整体设计主题突出,思路明确,展示充分。(30分)

2.作品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突出课程思政要求。(25分)

3.作品画面美观,过渡画面流畅,构思新颖。(20分)

4.心理之家建设成果德艺心融合,具有示范性或推广价值。(25分)



七、作品提交



提交作品文件(A3大小,二维平面,可作创意处理,不收立体作品)的纸质版+电子版各一份。

1.纸质作品背面须加标签,注明作者姓名、所在学院(部)、系、作品名称,提交至竹园二区一舍344。

2.电子文档(作品)统一放入一个PDF文档中(手绘作品可扫描),文档命名为“宿舍/班级/院/校+负责人姓名+学院+作品名称”,4月26日中午十二点前发送3460752094@qq.com。



八、奖项设置



院内评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并择优推荐至学校评选。



九、其他说明



作品必须原创,禁止抄袭,作品版权归西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对作品拥有非盈利性的展示、出版印刷、宣传、义卖等权利。

请感兴趣的同学加入QQ群(群号:1029681615),获取相关附件和后续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