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八)

发布时间:2022-01-03 11:58:01     作者:    责任编辑:经管院    审核人:    浏览次数: 次

编者按: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院党委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专题党课、形势与政策课等形式,组织全院师生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深入学习,广大师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把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作为最高追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工作学习实际,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中国共产党成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周洪文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不仅肯定了我们党建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更是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历史成就和伟大成功。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理论。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窘境,无数仁人志士对于民族解放和发展之路的探寻都无疾而终,唯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才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带来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仅仅28年,就用革命手段将一个四分五裂、一盘散沙、饱受欺凌的旧中国,建造成了一个高度统一、民族团结、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革命能量,在于作为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中国革命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成功。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建设的理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着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落后局面。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农业系统传统低效、工业体系几乎空白,同时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围堵。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遵循马克思主义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策略,全心全意发展生产力。在第二个28年时间里,在农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建设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改革开放以后的持续高速度发展积蓄了力量。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功,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革命的理论,而且是建设的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我国的改革开放,理论上源于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观点。我们党实事求是地分析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当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又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四十余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把我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仅其自身是不断发展的理论,而且还是指导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发展的理论。

我们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只有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引中国。在我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不断发展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不断地指引我们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历史,我们党做对了两件事:一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二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最积极的实践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和最成功的发展者。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幸运,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