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院党委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专题党课、形势与政策课等形式,组织全院师生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深入学习,广大师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把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作为最高追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工作学习实际,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以德树人 助力乡村振兴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系副教授 邹宝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启发我们要铭记历史,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居安思危的清醒,着眼当前和长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贫困山区长大的孩子,唯有努力学习方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我努力读书,终于拿到博士学位,并顺利入职西南大学成为一名教师。作为具有10年党龄的党员,我一直都坚守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入高校工作,实现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我深深意识到教育者与科研者双重身份所隐含的社会价值与责任。
一是作为教育者,立德树人是第一要务。作为班主任以及专业教师,跟学生们的接触比较多,首先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思想动态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示范效应。为此,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班会、融入课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其次,要充当学生的朋友,倾听学生们在学习、生活、心理上的需求,及时解决问题或者指导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要充当学生的引路人,我主张学习应该是快乐的,大学生活应该给是丰富多彩的,青春应该是不断勇于探索的,为此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学术活动,在学术活动中学会沟通,组建团队分工合作,并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二是作为科研者,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相辅相成,并不冲突,而且科研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教师“授之以渔”的能力,也能减少在课堂上“误人子弟”的现象。为此,一方面,在课余时间,多点阅读,争取多些科研时间,希望能够多出点成果。同时,科研工作并不是“空中花园”,更需要立足社会需求,特别是我们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更需要密切关注中央一号文件和相关政策,结合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需求,去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特别是乡村发展迅速,更需要深入广袤的乡村进行实地考察。为此,每个学期都会参与一些调研活动,多了解乡村发展的一些新现象、新局面、新趋势。
三是培育新农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农林经济管理系的一分子,我们都会给该专业的本科生上课,而且该专业的本科生平均一个年级不到60个人,这也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充分。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强调,坚持产学研协作,深化农科教结合,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建设一批适应农林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涉农新专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农林专业,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农林人才,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农林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为此,教育理念上,注意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观念,以及培养爱国、学农、爱农、兴农的情怀。在教育上,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育人过程,以期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肩负振兴乡村、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助力乡村振兴。